互联网广告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在关于互联网广告的论述里经常听到的是传播范围、成本、针对性、互动性、可测量等特征,却鲜有谈及互联网广告的创意问题。网络广告发展至今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已经不断的完善,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魅力。网络广告不仅仅是将传统的平面、动画、视频等广告形式网络化,而且在扩展广告形式的同时挖掘了传统广告形式无法达至的境界。互联网广告的传播范围远远超越传统媒体
互联网广告的(相对)低成本使得互联网广告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达至百万级的用户群,这样的快速和大面积传播使得互联网广告先天具有可控的特性。借助一些创新的社会网络,即使是老土的促销广告都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如Dell在twitter上的营销案就为新媒体观察者津津乐道。Dell通过在twitter帐号上不断发布最新产品和服务,并及时提供低价电脑的促销信息,响应用户互动,从2007年起,Dell通过@DellOutlet 实现了超过 200 万美元的销售收入,这无疑要归功于其实施的 Twitter 营销模式。
互联网广告的计费方式多种多样,除门户网站或大型网站的品牌广告比较接近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并且费用高昂之外,多数的互联网广告投放方式都是轻量级的,一般是通过影响和效果付费,无论是CPM、CPA、CPC还是其他模式,其基本上都是依据广告的效果付费的,这样是互联网广告相对低成本的一个主要原因。与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动辄百万级的投入而言,以效果付费的后付费模式更加经济和灵活,根据市场反馈来及时更改广告方式和投放渠道,这无疑或避免大量的成本浪费。
百度的竞价排名和google的Adword无疑是这样模式的典型。
可定向、可测量
互联网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定向投放,尽管传统广告也可以通过对地域、职业、年龄等信息来定向投递广告,但成本却是个大问题。类似IKEA或DHC这样的公司仍然在通过邮寄产品手册的形式来进行面对面的用户推广,这样策略尽管有效但其运作成本却十分高昂。而在互联网时代对于非接触式的用户研究却变得有可能,通过对大量用户的行为分析可以将用户的偏好进行有效的区分,从而使得广告的定向投放变得更加简单。Google adsense针对小网站主的内容自动匹配关键词,以及所谓的”窄告”都是努力使互联网广告更加的精准和有效。
而可测量则是互联网广告的技术优势。华纳梅克(John Wanamaker)发出的困惑之叹:”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浪费了一半,问题是我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费了“。这一直都是广告界的谜题,广告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广告的价值究竟如何测量却变成了一个不可能的神话。广告作为营销的一部分究竟成功或失败不仅取决于广告本身,也受营销中各个环节的影响,因而广告价值度量就缺乏清晰的标准。
对于如楼宇广告、公共电视、移动电视等之类的新媒体资源,广告效果的测量仍然是其发展的瓶颈。而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效果的测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可以量化到每个访客和点击的,广告主不仅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广告的投放投入/产出比,甚至可以根据统计分析来检查广告的改进策略,这就使得广告不再是一个打水漂的过程,广告的效果是可量化、可分析的,这无疑是广告业发展至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互动广告使得广告不再仅仅是广告
广告(Advertise)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并消耗一定的费用,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CCAV早期的电视节目在插播广告的时候都会声明是”广而告之”,这也是广告的中文”词源”。单纯从字面上上,广告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过程,广告的受众是被动的接收信息的传递,这样传递受成本、注意力等影响,其传递效率必然是要打折扣的,尤其是在商业社会广告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受众对于广告的免疫力也是越来越强,广告创意人员不得不绞尽脑汁在广告传递上狠下工夫,试图重新吸引目标客户的注意力。
在这里又扮演了改革者的角色,互联网广告依靠其新技术特性,将互联网的交互性引入广告,使得广告不再仅仅是广告,广告也变成一个互动中心,广告不仅传递信息,也能够接收反馈,用户甚至能够控制广告的内容,广告已经从单向信息的传递过渡为复杂的交互系统。早期的互联网广告主要是在广告表现形式的改变,动画和游戏的引入使得广告变得更加有趣,从而较少用户对广告的抗拒心理,而现在的互联网广告已经脱胎换骨,不仅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在网络营销中也扮演了更加积极的角色。
以最近Adidas与李连杰合作的”武极” 产品营销案为例,你很难将它归为普通的广告范畴,这里的广告传递是以一种整体的营销方案来进行的,广告即是营销,而营销也是广告,将传统营销方法中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流转移到互联网上,比起传统的影视平面媒体更显得亲切。不再将广告作为独立存在的营销方式,而将其作为营销活动的载体,从而使得广告变成一个更具内涵的名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广告将会有着更加无穷的魅力。